• <noscript id="cge46"></noscript>
  • <td id="cge46"><option id="cge46"></option></td>
  • <table id="cge46"><noscript id="cge46"></noscript></table>
  • 太原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市級評審工作規程(試行)

    • 閱讀:590
    • 來源:山西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 2022-10-6 13:51:36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9月22日印發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及修復效果評估報告評審指南》有關規定,規范我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市級評審工作程序,特制定此規程。


    一、適用范圍

    以下七款規定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由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評審,其余情形可免于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管理:

    (一)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現狀為農用地的,按《太原市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試行)》執行;

    (二)用途擬變更為食品加工儲存用地的;

    (三)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生產經營用地用途擬變更或者土地使用權擬收回、轉讓的;

    (四)焦化、鋼鐵、化工、煤焦油加工、火力發電、燃氣生產和供應、垃圾焚燒、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電鍍、制革、鉛蓄電池、農藥、石油加工等企業關停、搬遷的;

    (五)垃圾填埋場、污泥處置場、危險廢物填埋場等關閉或者封場的;

    (六)商業服務用地中的加油站、機動車修理站、廢舊物資回收站用地用途擬變更的;

    (七)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

    對免于評審管理的地塊,鼓勵土地使用權人等有關當事人自愿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相關當事人可參照本辦法有關評審要求和標準規范自行組織評審,若發現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應及時報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二、組織評審機構及職責

    (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由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評審。各轄區生態環境分局、縣(區)自然資源局列席評審會議。

    (二)市生態環境局職責:確定組織評審方式;受理評審申請;建立和更新專家庫;檔案、信息管理;報告質量信息公開;建立我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地塊名錄。

    (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職責:核實地塊用地面積(四至范圍)、歷史、現狀、土地使用權人、規劃用途、用途變更、有關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等信息;推薦本系統專家進入專家庫;確定部門代表參加評審。

    (四)組織評審的經費:組織評審的經費應當列入市生態環境局預算。

    三、評審申請

    (一)申請人

    1.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土地使用權人、土壤污染責任人;

    2.依法組織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有關部門和單位等。

    (二)申請材料

    申請人向市生態環境局提出申請時,應同時提交以下材料,并對材料真實性負責:

    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申請表(見附件1);

    2.申請人及報告出具單位承諾書(見附件2、3);

    3.用于評審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含水文地質調查內容)及相關檢測報告;

    4.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關于土地和規劃情況的核實意見;

    5.項目其他相關資料。

    (三)受理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對提交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形式審查主要對是否屬于受理范圍、申請材料是否完整、報告內容是否完整等進行審核。市生態環境局于5個工作日內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見附件4)。

    申請材料不完整的,應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材料。

    不予受理的,應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四、組織評審

    (一)組織評審方式

    1.組織專家評審;

    2.指定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審。

    (二)評審形式

    1.會議評審

    專家評審的形式一般為會議評審,包括查閱資料,并根據需要開展必要的現場踏勘和質量監督檢查。

    2.函審

    對于污染類型單一、地塊情況不復雜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確定3位專家對報告進行專家函審。

    市生態環境局根據需要采取現場檢查、實驗室檢查、采樣復測等方式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進行質量監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應提供有關資料、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和整改。質量監督檢查結果作為報告評審時的重要參考。

    (三)專家組成

    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立本市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實施動態管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原則上專家人數應不少于3人,復雜或高風險地塊的報告可適當增加專家組人數。專家組組長原則上應有3年以上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從業經驗。

    (四)專家及專家組意見

    評審組織部門或者第三方專業機構,應提前將需要評審的報告及相關資料送達專家組所有成員。

    專家組成員應按照評審意見的內容要求,獨立出具個人審查意見,對其出具的個人審查意見負責。

    經專家組集體討論后,專家組組長綜合各專家個人審查意見形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專家組評審意見,并由專家組所有成員簽字確認。

    五、評審意見

    評審應當就以下問題給出明確意見和結論。

    (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程序與方法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要求。

    (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是否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地塊基本信息、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物含量是否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等內容。

    (三)污染物含量是否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結論。

    (四)報告是否通過。包括3種情況:

    1.通過,無需修改;

    2.通過但需修改,并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后的復核方式。申請人修改完善后將報告及專家復核意見一并提交市生態環境局;

    3.未通過,并提出明確具體的整改要求。申請人修改完善后向市生態環境局書面重新提交評審申請。

    六、評審后管理

    (一)結果告知

    轄區生態環境分局為評審地塊開通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賬號。申請人將評審通過后的調查報告及相關材料于30個工作日內上傳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并將歸檔紙質件與電子版報送市生態環境局。市生態環境局將評審意見上傳至管理系統,即視為評審結果告知。

    (二)評審結果應用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表明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建設用地地塊,申請人應當按照相關規定開展風險評估。市生態環境局根據超標地塊情況更新污染地塊名錄。

    (三)檔案管理

    市生態環境局應建立相應的檔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申請材料、評審意見等相關材料,檔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0年。開展重新評審的,相關材料與之前評審的材料均需存檔(歸檔材料要求見附件5)。

    (四)信息公開

    市生態環境局定期將報告評審通過匯總情況在其官網予以公布(每年至少一次)。公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報告編制單位名稱、提交報告總數、一次性通過率等。

    本規程最終解釋權歸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所有。

    附件:

    1.報告評審申請表
    2.申請人承諾書
    3.報告出具單位承諾書
    4.報告形式審查表
    5.存檔材料要求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v,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noscript id="cge46"></noscript>
  • <td id="cge46"><option id="cge46"></option></td>
  • <table id="cge46"><noscript id="cge46"></noscript></table>